★症狀:胃下垂、中氣不足、脾虛下陷、面色萎黃、氣短乏力
●中醫家傳老偏方:
1. 加減補中益氣湯:取黃耆、黨參、炙甘草各15 克,白朮、當歸各10克, 陳皮、升麻各6克,柴胡12克,生薑9片,紅棗6顆,上述藥材加水300毫升,煎至150毫升,去渣,空腹時稍加熱服用,每天1劑,連服5∼7天。
2. 黃耆黨參燉老母雞:取老母雞200克,黃耆15克,黨參12 克,薑2片。將上述藥材洗淨,與雞肉、薑片放入鍋中,加水和鹽適量,燉熟食用,每週1∼2次,連服2個月。
3. 蓮子山藥豬肚粥:取豬肚1個,蓮子、山藥各50克,糯米100克。將豬肚剔除筋膜,洗淨,切碎;蓮子、山藥搗碎,和糯米一起放入鍋中;加水用小火熬粥,分早、晚2次吃完,隔日1劑,10天為1個療程。
★哪些人是胃下垂的高危險群?
有人說,吃飽飯不可以立刻鬆腰帶,否則容易「胃下垂」,其實要形成胃下垂沒有這麼簡單。所謂「胃下垂」,就是人站立時,胃的下緣過低,最低點超過臍平線
罹患此病的患者,吃一點食物便有飽脹感,腹部常有脹滿、沉重、壓迫感,這與食物進入胃後排空速度緩慢有關。病因除先天體型瘦弱外,還與經常暴飲暴食,或用餐後立即運動有關。另外,多次生育的婦女、接受多次腹部手術者也容易罹患此病。
●胡醫師看診實例
◎胃下垂患者常在飯後發病◎
門診實習護士花花患有胃下垂,經常在飯後發病。且不管吃多吃少,每次發病時,她都覺得腹部持續隱隱作痛,並會出現飽脹、噁心、打嗝的症狀。
花花罹患胃下垂後越發消瘦、臉色萎黃,動不動就氣短乏力。迄今為止,對胃下垂患者的治療尚無特殊方法。西醫除對症處理和必要時動手術治療外,並無對症治療的特效藥。
★為什麼會罹患胃下垂?
得知花花的病情,我建議她試試中醫療法。
中醫認為,胃下垂是因為中氣不足、脾虛下陷所致,治療以補中理氣的藥材為主。如果再配合食療,治療此病並不難。花花聽後急忙要我給她開個處方。
●老偏方1:加減補中益氣湯
材料:黃耆、黨參、炙甘草各15克,白朮、當歸各10克,陳皮、升麻各6克,柴胡12克,生薑9片,紅棗6顆。
作法:上述藥材加水300毫升,煎至150毫升,去渣,空腹時稍加熱服用。
服法:每天1劑,連服5~7天。
功效:此藥方有補氣健脾、升提中氣之效,可治療脾胃氣虛諸證,恢復中焦升降的功能。
補中益氣湯是著名的古代驗方,可透過補氣升陽,使下陷的中氣得以恢復,進而治療臟器下陷。
黃耆補中益氣、升陽固表是「君藥」(又稱主藥,針對主證發揮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);黨參、白朮、炙甘草甘溫益氣,補益脾胃是「臣藥」(輔助其他藥材、加強治療主證的藥物);陳皮調理氣機,當歸補血和營,可輔助治療;再加上升麻、柴胡可升舉清陽,透過恢復升舉中氣之力,回復臟腑正常體位。
貼心叮嚀:最好在發病時連服幾次,可緩解腹痛;但不能長期吃。
我建議她試試另外2個食療方:「黃耆黨參燉老母雞」和「蓮子山藥豬肚粥」。
●老偏方2:黃耆黨參燉老母雞
材料:老母雞200克,黃耆15克,黨參12克,薑2片。
作法:將上述藥材洗淨,與雞肉、薑片放入鍋中,加水和鹽適量,燉熟食用。
服法:每週1~2次,連服2個月。
功效:可補中益氣、固表利水、生津養血。
山藥、蓮子、糯米能補中益氣、養胃陰;豬肚是補脾胃之食材,脾胃得補,則中氣健旺,下垂的臟器即可恢復原位。
●老偏方3:蓮子山藥豬肚粥
材料:豬肚1個,蓮子、山藥各50 克,糯米100克。
作法:將豬肚剔除筋膜,洗淨,切碎;蓮子、山藥搗碎,和糯米一同放入鍋中;加水用小火煮粥。
服法:分早、晚2次吃完,隔日1劑,10天為1個療程。
貼心叮嚀:不要吃太稀的食物,以免立刻沉到胃底,對病情不利。要少量多餐,且飯後不要立刻起身。一般飯後半小時,胃內食物開始排空,這時才能走動。
~以上資料摘自《很老很老的老偏方7~~腸胃病一掃光》胡麗娟◎著 人類智庫【康鑑文化】出版
→★看更多點這裡★
|
No comments have been made. Use this form to start the conversation :)